《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笔记

这次我读了两本书,覃泽喜董事长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和薛涌教授的《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薛涌教授用美国耶鲁、哈佛这样的一流高校的标杆来比照中国大学的情况,立意高,看得远。尤其是点明了大学是通过一个学术共同体来培养自我管理、能承担社会领导能力的精英,这我是十分赞同。但是中国的国情不同。像能够团结带领草根的精英并不受欢迎。比如推动异地高考、平等权力的那位先生。社会希望看到的是像覃泽喜董事长这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人才真正具备了《方与圆》的品格,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发展。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中有许多这样的人物。比如一位业务经理带着覃董事长去拜访一位老板,指着覃董事长称他为中山大学的声学博士,其实覃董事长当时是一位房产策划经理。另外一位是接受商业贿赂的业务员,几年内拥有了三十万的存折。至于覃董事长自己在本书第八十九页中谈到,他当了三年的班宣传委员,从未做过什么事,可由于是班干部,在奖学金评比中加了不少分。最后画龙点睛地写到“是不是很无耻呢”。
这当然不无耻。相反既然改变不了高等教育现状,就应该从中得到最大的好处。本书中许多经验是十分中肯的。比如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要做到精于一业、具备特长。要紧盯住市场的需求,锻炼专业知识,以便胜任工作。要认真处理人际关系。不要上网、攀比、谈没有结果的恋爱。尤其要学会逃课,知道什么课能逃、什么课要好好学。这些都是金玉良言,非常管用。尤其对于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讲的非常清楚。
我很后悔自己没有及早读到这本书,真正把读大学的机会利用起来。回避矛盾,读了硕士研究生,拖延了三年,不但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反而浪费了不少时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下降。遭遇了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后来勉强找到一份无关工作,自己受过的专业训练开始荒废了。而写公文的能力一直提不上去,要是再不努力,这份工作也会被竞争对手夺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虽然我已经错过了青春,没有能像覃董事长、郭敬明一样成功。但希望自己能够像薛涌教授一样,始终保持一颗好学的心,不断提高自己。更好接受生活的磨练,不要被这个激烈的时代所淘汰。

此条目发表在读书笔记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