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先生的短篇传记文学集。本书选取了十二个历史的决定性瞬间,生动描绘了英雄抓住机会认清自身使命,坚韧不拔创造历史的故事。
本书涵盖了欧洲历史的多个方面。既有科技和工业的突破(如《越过大西洋的第一次通话》),有探险家的壮举(《第一个发现太平洋的人》、《争夺南极的斗争》)、决定政治格局的大战(《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滑铁卢的一分钟》),也有伟大的艺术家的“无双觉醒”时刻(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韩德尔)。它向我展示了两次大战前的欧洲文明发展到怎样的高度。读完本书,我觉得《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名副其实的。
#文字风格
本书体现了茨威格先生极高的写作技巧。他善用对比。比如为了突出铺设跨越大西洋通信电缆的难度,他紧紧扣住大西洋电缆和英吉利海峡电线对比。他另辟蹊径。比如写铺设大西洋通信电缆的伟大,他详写失败的尝试、略写最后的成功(只要和《超级工程》纪录片对比就能看出)。他善于采选。比如他在《玛丽恩巴德悲歌》中写出的歌德和我在《歌德谈话录》中读到的歌德就完全不同。他写作跌宕起伏。比如他写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三体·死神永生》中的写法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出他把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写得多么扣人心弦。
茨威格先生的作品由于畅销(在他那个年代),往往被人批评为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由于我听得是录音版本,《韩德尔复活》一章确实听不下去(朗读者的感情太充沛了)。但我觉得他自小生活优越、更是年少成名。和套中人卡夫卡、老间谍毛姆不一样。他对于欧洲文明怀有天真的热忱,如同他在《世间最美的坟墓》、《看不见的收藏》等名篇中所流露出的那样。
#个人的一点感想
## 天下风云出我辈
读到《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我才知道1453年是景泰三年,离1449年北京保卫战距离四年。幸好我们有于少保,幸好“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在小亚细亚、不在蒙古草原。幸好“征服者”对于欧洲更感兴趣。
作者指出此人背信弃义、满口谎言、放任屠杀,但他终究是英雄。他有极高的战争天赋,在围攻君士坦丁堡之时,他年仅23岁,但能够不惜重金制造乌尔都大炮;把战舰越过岬角运往金角湾。他不吝赏赐,全城战利品全部归于下属。从战略层面上,他抓住了热那亚和威尼斯的不合,与匈牙利、塞尔维亚签订中立条约,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彻底的孤立。他抓住了一闪而过的机会,使自己变为了人类历史上一颗闪耀的明星。
君士坦丁堡陷落463年后,到了1916年,加里波利战役又开始了。这回英法进攻、土耳其、德国防守,说明了战场上的一条道理:“一只雄狮率领的羊群能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狮群”。虽然澳新军团勇猛敢战、土军装备训练落后,可战场上还要喝下午茶的老绅士终究打不过三四天不睡觉到处冲在第一线的凯末尔师长。
加里波利战役同样是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为“近东病夫”的奥斯曼这一仗打赢了,为土耳其独立战争奠定基础,蜕变成民族国家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人民认识到英国统治阶级孱弱的本质,成为独立民族意识的发端。而战争双方的英勇无畏,更为两个民族留下了遗产。
## 人生五十年,不过沧海一粟
历史由人民书写,可由伟人签名。要成为“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国父”凯末尔这样的人物是很难的。茨威格先生在本书中写了两位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极具对比价值——格鲁希元帅在滑铁卢,鲁热上尉在斯特拉斯堡。
茨威格先生写道有无数文学作品描绘滑铁卢战役。他叙述的重点也不在拿破仑和威灵顿。他也不想像雨果一样大发感慨。他只是想谈一下那个勤恳踏实的格鲁希。格鲁希判断不了战场的形势,他不知道关键在于主力对决。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哪里枪声密集就往哪里打,直打到听不到枪声为止。
与他相比,鲁热上尉就就抓住了三个小时的灵光,把《马赛曲》写出来了。歌曲虽然在斯特拉斯堡没有取得成功,他依然在咖啡馆自弹自唱,自费印刷歌片赠送给将军们。最终由大学生米勒在马赛唱响。也许像《马赛曲》这样写得好的曲子很多,但如果不像鲁热上尉那样到处去教,也许就没湮没了。
## 真正的成功来自无尽的毅力
本书中我最喜欢是《第一个发现太平洋的人》、《争夺南极的斗争》、《跨越大西洋的第一次通话》这三篇。其中巴尔沃亚和斯科特是欧洲精神的集中体现探险家。我国东汉时有一位甘英,到过波斯湾。只要再走一段叙利亚陆路,他就能到达地中海,完成出使罗马的使命了。与他相比,巴尔沃亚只是听说有黄金国存在,硬是翻山越岭、看到了太平洋。我想欧洲胜于中国,正在于他们有这样有毅力的探险家。
而菲尔德先生历时12年,经历4次重大失败,耗费上百万英镑,依然坚定地执行自己的想法,最终将跨越太平洋的电缆铺设成功了。他们这几位真正是“在不朽的事业中寻得庇护”。
## 其他
本书中我觉得写得最不好的是《封闭的列车》(列宁在1917)。这篇根本没有讲清楚,也没有讲完。列宁到底向德国政府开了什么价码?如果布尔什维克没有推翻克伦斯基政府,如果布列斯特条约兑现,历史会怎么看待这帮“卖国贼”?虽然后来的历史雄辩地表明,列宁确实是眼光精准、手腕一流,真正力挽狂澜的大政治家,但是他取道德国回国本身并不能说明这些。
# 本书听写自《静雅思听》,其中《韩德尔的复活》没有读完。《英雄的瞬间》和《逃向苍天》无朗读版。
-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文章归档
- 2024年9月
- 2024年8月
- 2024年7月
- 2024年2月
- 2024年1月
- 2023年8月
- 2023年7月
- 2023年6月
- 2023年5月
- 2023年4月
- 2023年1月
- 2022年12月
- 2022年11月
- 2022年10月
- 2022年7月
- 2022年6月
- 2022年5月
- 2022年4月
- 2022年3月
- 2022年2月
- 2022年1月
- 2021年12月
- 2021年11月
- 2021年8月
- 2021年2月
- 2020年12月
- 2020年9月
- 2020年8月
- 2020年3月
- 2020年1月
- 2019年10月
- 2019年4月
- 2019年3月
- 2018年12月
- 2018年11月
- 2018年10月
- 2018年9月
- 2018年7月
- 2018年5月
- 2018年4月
- 2018年3月
- 2018年2月
- 2018年1月
- 2017年12月
- 2017年11月
- 2017年10月
- 2017年9月
- 2017年8月
- 2017年7月
- 2017年6月
- 2017年5月
- 2017年4月
- 2017年2月
- 2017年1月
- 2016年12月
- 2016年11月
- 2016年10月
- 2016年9月
- 2016年7月
- 2016年4月
- 2016年2月
- 2016年1月
- 2015年12月
- 2015年11月
- 2015年10月
- 2015年9月
- 2015年8月
- 2015年7月
- 2015年2月
- 2015年1月
- 2014年12月
- 2014年11月
- 2014年10月
- 2014年8月
- 2014年7月
- 2014年5月
- 2014年4月
- 2014年2月
- 2014年1月
- 2013年12月
- 2013年10月
- 2013年6月
- 2013年5月
- 2013年4月
- 2013年3月
- 2013年2月
- 2013年1月
- 2012年12月
- 2012年11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9月
分类目录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