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潦草》简要笔记

# 引言
《潦草》是贾行家(阿莱夫)先生在网易微博上发表的一系列笔记的合集。该书在网易云阅读上有更好的一个版本《他们》。那个版本内容更全,其中部分犯讳的内容都节略了。
笔记是汉语言文字一种极为擅长的问题。因为短小精悍,非常适合汉语语助词少、虚词少,单词复义多的特点,写得好的笔记精当传神、意味深远。例如从《世说新语》、《国史补》、《老学庵笔记》到《陶庵梦忆》、《阅微草堂笔记》,历朝历代都有极好的作品。像吕叔湘先生在《笔记文选读》就是用笔记文作为教材来讲授文言文的。
文体传承,但所记述的内容还是随着时代在不断地演进也发生变化。从现在流传下的内容看,大体魏晋时记录士族、唐宋时记录士林、明清时记山林逸事。总体上来说讲究的是文人气韵、儒雅风流。但后来时殊事异,像《红朝士林见闻录》就有失温柔敦厚了,有的时候却往往尖酸刻薄。不过始终跳不出文人的圈子。
幸好到了21世纪初,微博兴起,140字的初始设定正好用于写笔记小说,出现了贾行家这样的高手,用笔记体来写市井的生活,写那个我生活了几年,但是接触得很少的哈尔滨。
# 凝练的语言
本书使用的语言是极为成功的,往往是一个很简短的句子,就能描摹出深刻的心理。比如在病房中向病人表演深蹲的高龄老人、往往一句之间就有极深远的意味,比如描绘一名千辛万苦终于把孩子送到日本定居,但却被孩子遗弃的母亲,用的比喻是“一根实现了命运的、枯萎的秃蒲公英秆儿,只在地里晒出条淡痕。”每每吟咏,都觉得意味深长。
尤为难得的是,本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哈尔滨口语中的词汇,但是和其他的词汇极为贴合。尤其是人物的宾白,尤感鲜活,不但是语气语态,而且是心思心态的切合。
# 凋敝萧索的气氛
哈尔滨的衰败破落和西北西南不同。那是曾经繁荣富裕然后跌入到穷困无出路,与历朝历代都是穷自然心气大为不同。比如市中心曾经的大型动物园被迁到远山郊外,成为了哈尔滨北方森林公园。而大动物越来越少,只能用小鸟的数量来充数。而且和拆汉式老城,来修西洋新城不同(比如无锡的“威尼斯花园”不同),哈尔滨本来就是一座欧式城市。大量的代表城市风貌、完全符合“新城规划”的老建筑、雕塑——就是主政者从西洋采风学来的先进经验、不是三坊七巷那样的中式建筑。也会被拆除。旧有的骄傲早已褪去,新的世道却大有变化。
如同本书中写道的黑龙江下属的两个县,其中一个县的县民是屯垦部队的后人转化而来,用尺子在地图上比量着本县到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另一个县的人则酗酒成风,习惯于在清早即饮酒来“迎朝阳”。
而这种气氛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哈尔滨人是极为勤劳肯干的,早上两三点即顶着零下二十度摆早市,在日本辛勤工作的人更是很多。但是我因为不善于和人交流,在哈尔滨住的几年其实了解得很少。
# 附记
上面写的内容简直是词穷,我真觉得自己很匮乏。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 读书笔记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