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皇帝公关学》是陶短房先生发表在新京报副刊上的历史寓言集。每篇一千字左右,用历史上的小故事讲述为臣之道。
* 官员研习《皇帝公关学》的重要性
以我对儒学极其粗浅的了解,规范君臣关系是定礼的关键所在。皇帝要做圣主,而官员要做贤臣,努力“致君尧舜上”。彼此君臣相得,好得跟雍正和年羹尧似的。
但实际上,由于皇权在专制体制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围绕着皇权的争夺也就格外激烈残酷。唐朝初年的屡次政变展现了这一点。皇位也就必然带有嗜杀残忍的秉性。它总在用多疑的目光打量着围绕着它的那些人。这和坐在皇位的人是老虎还是羔羊关系并不大。皇帝需要那些帮他坐牢皇位的人。他更需要那些让他感受到权力所带来的快乐的人。
于是不管只是准备吃口安生茶饭、还是要鲜花着锦的富贵、或是准备做一番不世出的功业,做官、尤其是皇帝眼前的官,都得以猜度皇帝的想法作为保官的第一要务。
* 谨慎对待皇帝的疑心
皇帝时时处处有疑心。皇帝对领兵在外的大将有疑心,对皇太子有疑心、对身居要职的大臣有疑心,乃至对身边工作的近臣依然有疑心。而且皇帝对大臣有疑心,往往不是明确表示的。他会通过颁发免死金牌、把别人写的检举信给官员看。如果皇帝主动接近某名官员,给他专折上奏的权力,那是在用官员网络的力量监视他。凡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均不能掉以轻心。这些都是皇帝怀疑官员的标志。
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去,第一是保守皇帝的秘密。《皇帝公关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汉成帝时有一位机要近臣孔光,连旁人问他皇宫办公厅院中种些什么树,都缄默不答。第二是不要刺探皇帝的秘密。比如唐贞观时的名臣房玄龄,随口问了皇宫内正在修建什么工程,都引来唐太宗大发雷霆。第三是让给皇帝办事成为秘密。比如西汉大臣张安世,凡有重大决策,都是在宫中和皇帝商量好,出来之后,却装作一副没事人的样子,表示政令都自皇帝而出。
在不让皇帝疑心的同时,还不能让周围的摇尾系统疑心。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北齐大臣祖珽被人害盲双目,可一旦他成了高纬的近臣,又和人合谋害死了北齐第一柱石斛律光。他自己被摇尾系统所害。做了宠臣又害人。而且祖珽并非是溜须拍马的小人,而是极有才干知晓厉害的人物。可见除掉影响自己地位的人是摇尾系统的本性。就应如杜预将军一般,入了朝廷就得拜望大太监。
* 如何做贰臣
在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时代,臣子做贰臣,为新皇帝办事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事。但转身要转得漂亮,不落埋怨,也是极困难的。这倒不是名声问题,只是贰臣容易让新皇帝起疑心。比如本书中提到隋末凉国邓晓出使唐朝时,正巧亡国。他跑到李渊那边去祝贺,反倒被李渊杀了。“你不忠于你的国主,难道会忠于我吗?”
为解决这一难题,本书也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子。先悼念先主后归顺新人。但我想,关键还是官员有利用价值。假如天下尚未大定,招降纳叛是皇帝的当务之急。此时,但凡个人有些能力,就能谋个一官半职。倘若真有极大才能,比如会打仗、懂管理,则更有上升空间。比如有名的长乐翁冯道,我想这么多皇帝看重他,应该是他很善于处理政事,能在混乱的环境下把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但江山永固大一统的时代,就不太灵了。比如把本朝大功臣列进《贰臣传》的乾隆朝。
* 其他进阶做法
我所关心的,只是在“暂时做稳了奴隶的年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年代”活下去。本书中还有许多例子比如“给皇帝背黑锅”、“在恰当的时机提意见”之类的技巧。这都是博得皇帝赏识用的。而且这些做法能否成功,往往要看官员自己是什么人、皇帝是什么人,官员在皇帝心目中是什么人。这些都得仔细分析。照搬照用会吃亏。
* 结语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身陷职场如何摸得“老虎屁股”》。书商是把这本书作为职场人士生存术来包装行销的。确实把皇帝换为雇主、把官员换为雇员,很多经验教训都是值得借鉴的。
只是我总觉得,与《至关重要的关系》(the start up of you)之类“天才过人,像炮弹一样轰进去”(《高老头》)比起来,“运用手腕,像瘟疫一样钻进去”当然也很好。只是公司倒闭比起王朝灭亡快得多。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花很多时间去揣摩雇主的脾气、秉性,可能会导致疏于自身能力的提高。这样应该不太好。难怪连本书作者对于本书归入“职场书”都有意想不到之感。
本书是收听的静雅思听的朗读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