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拉拉》简要笔记

##引言
《我是马拉拉》是Malala Yousafzai小姐的自传。她于2014年因“为少年儿童的解放和所有儿童受教育权的奋斗”而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时年17岁。

Malala小姐为巴基斯坦普什图族人。她于1997年出生于Swat山谷内的一户教育家家庭。她父亲Yousfzai先生致力于推进普及教育,而Malala小姐受惠于此。但自2001年之后,塔利班运动在Swat兴起,蔓延至巴基斯坦北部。塔利班欲剥夺女童受教育权,乃至是儿童受西方教育的权利。为了对抗这种势力,Malala小姐和她父亲四处奔走,宣讲演说。为了扩大影响,Malala小姐自2009年起为BBC撰写博客,描述在塔利班势力和政府军势力夹缝下的艰难生活。2012年10月9日,塔利班武装试图枪杀她。她成功获救,目前居住在英国伯明翰。

##一点感想
### 妇女的解放是男性的解放的条件

凡有人赞美印度,巴基斯坦总是被拿来对比:都是英国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印度人做得就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发射了火星探测器。而巴基斯坦就乏善可陈了。其中原委,我不甚了了。但从本书看来,我觉得宗族礼法势力太强,对女性歧视压迫太严重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在本书中,马拉拉记叙了居住在Swat山谷的普什图族对妇女的管制很严格:(1)妇女出门必须佩戴遮住面部的厚重围巾。不但如此,必须有男性近亲属陪伴,方可出门。(2)普遍无法受到教育、参加社会工作。这样之后,经济独立、参与政治也就无从谈起了。(3)乃至婚姻无法自主。比如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两个氏族发生矛盾,长老最终裁决把甲族的一位少女许配给乙族的一个窝囊废当赔礼,从而了结本案。(4)更为恐怖的是,经常出现不受法律制约的“荣誉谋杀”。

这样残酷的歧视和压迫。当然使得无数的聪明头脑被荒废了。不但如此,妇女无法独立,男子也不得自由。例如本书中说到,有许多男丁成年之后就去海湾国家当建筑工人,一年仅回乡一次,每次家中就添一个宝宝。年复一年,既幸福甜蜜、又无法挣脱。

而马拉拉小姐和她的父亲四处奔走,就是希望更多的儿童特别是女童能够接受教育。受了教育、学会读写,就有一定力量能够面对人世间的种种险恶。

### 学问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这和悠闲国王子的宣言不同,这确实是一句阿拉伯谚语。据说当年穆圣都引用过,也算得上是符合大教教义的。而对于Swat山谷中居民来说,到底渴求什么样的知识,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本书中记叙到山谷中的居民,自从自成体系的生活被英俄两国打破之后,对于如何面对知识,态度就不一致了。族中的富人、有权势的人当然愿意购买丰田皮卡、AK这些能够增强自身统治力的西方舶来品。但是“伊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旦有人用西方的知识武装人民的头脑,让人们不再因为愚昧而遭到老爷们的奴役,接受西方教育就成为了最大的罪过了。但这毕竟还是长久之患,对这种变化最为敏感的还是统治者的后备军——原本可以循阶梯挣扎向上的宗教学生即塔利班。

于是极为讽刺的一幕出现了:宗教学生容不得女学生念书,通过炸毁学校的办法逼迫山谷中的5万多名学龄女童辍学。而且似乎Swat山谷中的塔利班没有什么长久统治的打算,一方面他们做出姿态需要女塾先生、女医生,可他们又不让女童念书。似乎他们不准备统治十年之上。

### 远方的中央政府难以带来有效的治理

本书作者作为一名居住在巴基斯坦Swat山谷的年轻人,既痛恨塔利班带来的野蛮统治,又对巴基斯坦的中央政府深感失望。Swat作为普什图族人的聚集区,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由两代汗王统治。用老人的话说:“老汗王带来了和平,小汗王带来了繁荣”。当时山谷被称为东方瑞士,有滑雪场、有西式大酒店、还有高昌古国留下的佛陀雕像,乃至英国女王陛下在当公主的时候都来玩过。汗王统治也颇为开明,山谷中每5英里即有一所小学,有完整的电话网。总之简直验证了葛剑雄先生在《统一与分裂》中的观点。

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迫于政治、军事、宗教压力,Swat山谷成为了巴基斯坦的一部分。结果立法议员只有在选举的时候来买票,中央派来的“总督”只知道捞钱,法官更是吃完原告、吃被告。还不如当年汗王把这片土地当私产的时候经营得用心。

这恰恰给塔利班这样披着宗教外衣的野心家以可乘之机。据山谷中的老人说,当年汗王理政、万事讲规矩的时候,毛拉阿訇连喝喜宴都坐不了首席。可自从吏治败坏之后,宗教领袖的声望就越来越高。而塔利班又极其善于组织发动群众。比如塔利班组织者Fazlullah一到山谷,先设立了调频电台。开始讲话极为温和,全讲人民的苦痛、官府的不公、世风的沦丧,针砭时弊、为民请命。接着鼓励大家按律法生活,戒烟、做礼拜。然后组织人们关闭DVD店、砸毁DVD机。紧接着私设法庭,做世间的仲裁者。然后拉起武装、公然反抗,也就水到渠成了。

巴基斯坦中央自身就内讧不断,本无余力来管边境。再加上ISI和塔利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美国政府逼得紧了,就动一动;不注意了,就松一松。于是作者就看到这幅怪状:中央的军队在群山中发炮,塔利班在山谷中扩张。同一条路上相隔一英里,就既有塔利班的检查站、也有政府军的检查站。这两群荷枪实弹的强盗倒是彼此和平共处,只是老百姓苦不堪言,连书都读不成了。对于山谷中的百姓来说,政府军和塔利班差不多,犯不得帮谁不帮谁。

### 要珍惜和平的生活,要努力提升自己

本书中记叙到,其实和Malala一班的女学生,成绩与其相抗的就有三人。可是他们都没有Malala这样的运气,最后也只能嫁人、泯然众人矣。没有书读、方知学习的珍贵,我得牢记这一点。

#附记
感谢audioc.at提供朗读录音,感谢故人归·暖风家提供电子书。

此条目发表在读书笔记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