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年:1945年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简要笔记

#引言
《零年:1945年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是荷兰作家 所著的一本史话。本书讲述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后重新安排的方方面面。
本书不关注宏观叙事,而更加侧重于从历史参与者、现场目击者的回忆来讲述这段历史:诸如战时在德国工厂工作的荷兰青年、在战后废墟内艰难谋生的日本少年、和美国军人广交朋友的法国女性、徒步到战后德国领土的牧师、解放纳粹集中营的英国军官、派驻中国的美军士兵、参加过左翼游击队的希腊男人、出使希腊的英国外交官、1945年游学越南的法国女学者……回忆鲜活生动、人物栩栩如生。各种历史小故事信手拈来,像给集中营的女性提供口红啊之类的。
更为难得的是,在让我读得目不暇给的故事之间,作者的主旨是异常清晰的:战争的结束解决了当时世界最为急迫的问题——纳粹/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奴役全人类的灾难,各国人民也推动历史进步(德国/日本的民主化改革,英国工党的上台执政、联合国的成立、犹太复国运动进入新阶段、亚洲的第二次觉醒)、但由于苏联势力的极大增强(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法英荷妄图保持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黎凡特、越南、马来亚、印尼)、战后清算不彻底(参见《审问欧洲》和《拥抱战败》),导致了世界很快进入了冷战时期(以中国解放战争和希腊内战开始,以柏林墙倒塌为止)。作者甚至认为“战争”直到苏东剧变才算结束(历史的终结)。可本书的跋却是意味深长:在柏林墙坍塌那晚,一切都如此美好。作者和他的父亲走散了。父亲回来的时候,面部被炮仗炸到了。
由于作者撰写的是史话,他参考了大量的报纸期刊(扬基报)、个人回忆录、小说(野坂昭如《美国羊栖菜》)。他好像没有查查档案,用的都是“庞杂的个人视角”。
#本书的主要内容
下面的内容没有什么段子。写得很干瘪。主旨是战后对于资源的再分配。分别对应如下各章:
+欢腾——女性的重新分配。这么说是不对的,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委婉地说。大体就是德国、日本的妇女和美国占领军交朋友,后来还喜成连理、珠胎暗结。苏联占领军士兵强奸德国、日本妇女。
+饥饿——食品的重新分配。英国人挤出粮食资助德国人。黑市的出现、马歇尔计划的起步,对德国、日本工业的恢复。苏联对德国、中国东北的抢劫。以工代赈的计划。
+复仇、法治、明媚、自信的早晨——各国权力的重新分配。根据雅尔塔会议的约定,法国和希腊归属西方、捷克和波兰属于东方。希腊内战的起步、中国解放战争的准备、印度尼西亚、马来亚、越南、阿尔及利亚、叙利亚的独立。
+回家——人口迁徙、领土的重新分配。德国领土的大幅缩小,犹太人迁移欧洲、波兰的领土西移、不服从于铁托政权的南斯拉夫地区人员(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哥萨克人的下场。
+沥干毒药、教化野蛮人——主要包括对战犯的清算(纽伦堡审判、人民审判)、 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新分配。在德国和日本建立民主、人权意识形态。建立和平宪法。
+同一个世界——国际主导权的重新分配。联合国和欧洲煤钢联盟的建立。
#我的一点感想
##科学家很要紧
我觉得本书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主题:科学技术的中心从欧洲迁移到了美国。虽然这个历程从希特勒上台就开始了。但是冯·布劳恩和他的V2火箭团队从欧洲迁移到美国,这对后来历史的发展非常重要,但作者没有提及。
##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
本书讲述了战后清算中许多的妥协和无奈。
一方面是德日两国的战争积极参与者、鼓动者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往往还能继续在社会上吃香的、喝辣的、发号施令。这里又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广有资财、手眼通天的大资本家。比如德国的 赫尔曼·约瑟夫·阿布斯、克虏伯、IG法本的老板,法国的欧莱雅。二是维持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官僚。例如以昭和的妖怪岸信介为代表的日本高级官僚。三是技术和生产骨干。例如“731”部队以石井四郎为首的一干军医。首先是法不责众、第二是他们对新贵有用。像德国银行家阿巴斯先生,负责重建了整个联邦德国银行体系。
另一方面坚定的抵抗者却往往被生活无情地嘲弄。作者是不太重视这些抵抗者的。作者认为他们的抵抗行为对于战胜侵略者收效胜微、而且引来的侵略者的疯狂报复。损害了和平居民的生活。我想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在法国、意大利、希腊、巴尔干诸国,敢于拿起武器、组织起队伍的,大多是作者视为洪水猛兽的共产党人。但战争结束之后:希腊的左翼游击队被右翼势力谋杀。法国共产党游击队放下武器、让出了政权,结果发现戴高乐派和维希法国更亲密。
我有个粗浅的推理,大概是这样的。穷人本来就背负着富人的压迫和剥削。侵略军攻入了家乡,又要承担更多的赋税。受压不住,组织起来反抗。抛头颅、洒热血,最后依然是当牛做马。甚至过了几十年,历史又被重新粉饰,抵抗侵略者的竟然是富人。
凡再有富人号召“共克时艰”、“毁家纾难”,理都不要理他(她)。利用完了之后,他们镇压“站起来的奴隶”,一点都不比侵略者心软。用硬刀子还是软刀子罢了。
##殖民地的解放
本书对法国人透着掩不住的轻蔑。二战结束,有“热爱中国和印度支那文化”的女士到越南游学。结果到了越南,没有遇到恭顺、敬业、能把白人主子服侍得舒舒服服的越南土著。结果遇到了一帮打砸抢烧的暴民。女士想不起理解当地文化了。想到的是“我们得有枪,得让他们知道到底谁说了算”。吉卜林式的殖民者也许只存在于想象中。至于在黎凡特被英军赶出去、调用阿尔及利亚军团来镇压阿尔及利亚起义。一个六周缴械投降的国家还想搞帝国主义,真是痴人说梦。
但马来亚和印尼的情形比这复杂得多。华人是反抗日军的,日军扶植马来人、印尼人的民族主义势力,还建立了皇协军。二战结束后,土著的独立意识觉醒,发动起义、屠杀华人。殖民者试图镇压,力不从心。土著掌握政权,将华人视为二等公民。
我看过马来西亚一所华文中学学生合奏的交响乐版的《笑傲江湖》。我觉得很感动。我觉得按照民族主义的观点,他们更是我的同胞。
#苏联一生黑
本书在赞美美英时候,对于苏联真是不遗余力地黑。[1]美英士兵是帅气的阿兵哥。苏军士兵是强奸犯。[2]英国人挤出口粮接济德国人,苏联人拼命抢夺物资。[3]美英办极为庄严神圣、程序正义的纽伦堡审判,苏联人鼓动暴民搞草菅人命式的“人民审判”。[4]美英教授德日民主与自由的真谛,苏联人用一套谎言来代替另一套谎言。[5]英国和平地走上了社会民主主义道路,苏联处心积虑颠覆东欧民主政权。[6]美英关心波兰独立,苏联杀害波兰抵抗者领袖。
我觉得还是得多为自己打算。就算你死了三千万人、打败了纳粹,也没人说你好话。不如干脆做坏一点。比如中国国共双方对日本战俘都是极为优待,堪称“以德报怨”——也没什么人感激。苏联押了五十万关东军战俘到西伯利亚做苦役。日本人也挺客气的。
#附记
本书收听自静雅思听。我没有读过文字版。可能很多地方都是错误的。而且我心绪不好,对于这本书很多微言大义的地方,没有领会到。我没有受过社会科学的系统训练,对于作者的意图可能掌握不到。还请包涵。
此条目发表在读书笔记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