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简要读书笔记

《冷血》是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于1960年-1966年创作的一本报告文学。主要讲述了在1959年11月14日堪萨斯州加登城附近的霍尔科姆的一起灭门惨案。凶手是迪克和佩里,受害者是富裕的农场主科拉特先生一家四口。包括科拉特先生、他卧病在床的妻子,16岁的三女儿Nancy,和他的独子。

犯罪的起因是迪克由于偷窃被关入了堪萨斯州蓝星监狱。在狱中,他结识了一名曾在科拉特农场做工的A先生。A先生吹嘘科拉特先生多么富有,并且说在科拉特先生的办公室中有一个保险箱,内中常有一万多美金。

迪克来了兴趣,并向A先生详细了解了科拉特农场的具体情况,并且和佩里联手,对科拉特先生一家进行了入室绑架及抢劫。但科拉特先生家里并没有大笔现金。经过反复搜寻,仅搜得几十美金和一台便携式收音机。迪克和佩里均为累犯,一旦定罪,可能会面临十年以上的徒刑。经两人商议,佩里使用猎枪射杀了科拉特一家四口。

然后迪克和佩里开始了逃亡。迪克采用开假支票的方法,在堪萨斯城内骗取了原价一万多美金的货物。接着逃亡到墨西哥。在将贱卖货物换取来的钱挥霍殆尽之后,返回美国,四处流窜。与此同时,A先生向警方揭发了迪克。警方对两人开展追捕,并掌握了迪克在堪萨斯城再次开假支票的重要线索,在拉斯维加斯再次逮捕两人。当时是1960年1月4日。

接着是讯问、认罪、起诉、法庭审理、陪审团定罪,两名死刑犯多次上诉。经过六年的法律流程,两人被处以绞刑。诚如本书所说,四声枪响、六条人命。

作为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如果对于谋杀案怀有兴趣,那这起堪萨斯霍尔科姆灭门惨案并不出挑。论受害人数、论动机荒谬、论手段残忍,有大批案件远远超过它。但科拉特灭门案发生在1959年,即从1945年二战胜利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美好的旧时光”。

在这段时间内美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这一点从本书展现的种种细节可见一斑。比如科拉特先生的女儿Nancy虽然僻居乡里,但衣着考究。逃亡犯Dick食量惊人、且手头拮据,但依然能饱口腹之欲。科拉特家宅且不去说,即使是Dick父母、Nancy的好友Susan那样手头不宽裕的人家,居所也不算简陋。汽车拥有度极高,Nancy的小男友靠打工,在15岁就拥有了自己的汽车。说社会安定、在凶案发生前,霍尔科姆乃至加登城的大多数人家都是夜不闭户的。

诚如土耳其谚语所说,繁荣的经济依靠公正的法治。从本书内容来看,美国确实称得起法治国家。从Dick和Perry被捕到受绞刑,他们在没有开销大笔律师费的条件下,依然受到了公正合理的审判。在初审阶段,辩护律师、公诉人、陪审团和法官均满怀厌恶地各司其职。定案之后,他们对于辩护律师未充分履行职责的申诉也得到了积极的受理。最终因为本书作者搜集够了素材,不再为他们奔走,再加上新任州长支持死刑,案子终于了结了。既没有“从重从快”,也没有像日本那样,因司法大臣不肯签署死刑执行令,导致案子无法了结。我想,美国社会和经济之所以始终保持活跃,可能很大原因在于完善的法治体系。

但从另一方面看来,美国的法网甚密。Dick和Perry都是因为犯了非重症而在监狱服刑。而A先生即使因揭发有功成功走出了监狱。也始终走不出出狱、生活困顿、铤而走险、锒铛入狱的循环。这并不是要为两名罪犯开脱,只是想说,如果被捕入狱,很有可能会被引导走上“破罐子破摔”的道路。

所以,如果有幸能够在美国生活,首先要提高警惕:紧闭门窗、苦练枪法。但同样重要的可能是学法、用法,积极融入当地社群,因为世上并没有免费的自由,公民有公民的责任。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