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意义的工作》简要读书笔记

《毫无意义的工作》是英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社会活动家大卫·格雷伯(David Rolfe Graeber)所撰写的一本长篇学术随笔。

# 书籍简介

大卫·格雷伯先生于2011年积极参与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对“高校行政人员、金融业从业者、公务员、中层管理者等从事毫无意义的工作的人尸位素餐、坐领高薪,而制造业工人、护士、中小学老师则收入菲薄”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并且指出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现有政治—经济体系的附庸乃至帮凶。

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大量白领工人的共鸣,并通过邮件等渠道将自己从事毫无意义的工作的情况反馈给了作者。作者运用其扎实的社会学功底,采用统计、个别访谈、查阅文献等方法对于“毫无意义的工作”这一深入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论述。主要包括“毫无意义的工作”的具体性定义、分类,从事这一工作对人在心理上造成的伤害。以及产生的原因、克服的手段。最终甚至提出了“全民普遍性收入”的解决办法。

本书嬉笑怒骂俱成文章,逻辑严谨、条例清晰,引证资料充足完善。特别是关于“毫无意义的工作”的发展与形成,目前存在的原因,论述是极为完备的。尤其是作者不断在解释论证读者可能存在的疑问,修补完善自己的论述。比如本书中关于“毫无意义的工作”这一基本概念,就是反复不断引申、完备的。体现了作者很高的学养。

可惜的是,作者的学术背景是社会学和人类学,没有受过政治经济学的训练(比如他不知道《经济学人》除特邀作者外,所有的文章都是不署名的,因为《经济学人》始终标榜其发表的文章就是反映本刊意见)。这导致本书基本上是沿着新的道路重新发现了一遍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早就发现的现象。

另外可能是由于作者高度参与了占领华尔街行动,导致作者对于金融信息产业确实怀有极大偏见。说句实话,如果没有金融信息产业,像滴滴、美团、饿了么、喜马拉雅这样的企业是不会被创办的。

#社会学之外的解释

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分类,“毫无意义的工作”即掠夺性工作,普通工作就是生产性工作。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之所以会产生“毫无意义的工作”,主要原因是就是因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无法自由流转,存在极大的交易成本,形成了“租”。这些租需要被合理化、被分配、被维护维持,就需要产生“毫无意义的工作”。

首先是交易成本比较高。这个比较复杂,我说不清楚。比如像Elon Musk进入Twitter,大刀阔斧去除了一批毫无意义的工作。像在欧洲,变更机构、开除人比较困难。很多工作就淤积起来了。

第二是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使得很多企业越来越像官僚机构。为毫无意义的工作产生形成了温床。

第三是权责利三者难以统一。在一个稳定的社团中,权力和利益总是越来越向精英层集中,可是责任却总是不断分散下移。比如说理论上核按钮掌握在元首手里,可是真实守在核导弹发射架旁、彻夜值班、无时无刻要处理各种雷达信号的,往往是30岁不到的上尉。而且万一发生了核战争的擦枪走火,大人物的回忆录一定会被抹得很平,被怪罪的一定是那个紧张兮兮的年轻上尉。

如果觉得这个例子不合适,那我再举一个《教父》的例子。据《教父》所说,在黑手党家族中,从教父到军师、到兵团司令、到小组长最后到打手,架构也是重床叠屋的——“大哥捞钞票。小弟去坐牢”。为了保证权力集中于上、责任分布于下,自然就要出现一批“随从”“打手”“打钩者”“分派者”。

第四当然是为了寻租。比如说能做“毫无意义的工作”往往是有前提的——是特定的人。比如说很多北京的工作——在公交车站维持秩序、做物业、在各大国企事业单位当行政岗——都需要京户。但是特殊专业人才的引进就不受这一限制。这是最典型的“租”了。而且并不是仅有我国,比如要想取得H-1B签证,需要从事高技能的职业工作。而其他的工作机会正享受公民权带来的租。您看,其实统治者对于哪些是“毫无意义的工作”非常清楚。

# 一个比喻——面包与马戏

在布匿战争结束后,有公民权无土地的“普罗大众”就是很让统治者头疼的政治力量。当时解决的办法在罗马城里分发免费的面粉和面包,举办大型的马戏、斗兽、角斗来安抚民众。因为普罗大众是雇佣兵源、是野心家夺权的依傍、是统治奴隶的手段。

而要为普罗大众提供“面包与马戏”,就需要加倍狠辣地压榨奴隶。普罗大众也往往以自己的罗马公民的身份而自豪,坐在斗兽场中,嫉妒地看着坐在包厢里的贵族、蔑视地看着被猛兽撕扯的奴隶。万一斯巴达克斯奋起反抗,罗马的普罗大众(有公民权、无土地、无奴隶的普通人)并不是欢欣鼓舞、云起响应,而是充满恐惧,希望元老院尽快恢复法律和秩序。

发展到现在,在西方民主国家,又出现了有公民权无生产资料的“普罗大众”。当然现在不能再赤裸裸地用面包与马戏了,于是为了保障就业,总要产生“毫无意义的工作”。就像与之对应,奴隶的工作经过演化,就变成了“狗屎工作”。

与本书中所提及的“毫无意义的工作”所带来的“精神创伤”相比,其实更为恐惧的是失业、或者滑入到做狗屎工作的处境。

与公元初到四世纪生活在罗马城的普罗大众相类似,从事毫无意义工作的人最憎恨的并不是统治者,而是敢于质疑反抗的从事狗屎工作的人。而在美英,就变成了对中小学教师跳槽到教辅机构、护理人员不堪重负离职的冷嘲热讽。

# 怎么办?

首先是要做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成功商界人士的传记——丁磊的之类的,开头第三段往往就是“他已经厌倦了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毅然决然选择下海经商”。办一家企业吧!你办一家企业,雇佣一个人,世界就会好一点。

第二是要充分利用毫无意义的工作。在本书中,作者提到有人可以利用毫无意义的工作作为平台跳板,参透规则、开展利益交换,不断攀援向上,获得更丰厚的报酬。

第三是要时时为失业做准备。人分两种,一种是有本事的,一种是没本事的。人人都期望成为有本事的人,但由于种种原因(身体健康、家庭、努力勤奋、悟性、机会、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又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有本事的人。麻烦的是,没本事的人也要想办法活下去。从事毫无意义的工作的人要时刻谨防被解雇。上一段我还在写Elon Musk清洗Twitter的豪爽。但我也得说万一捧着纸箱下岗,总得想办法找一份“狗屁工作”或者“狗屎工作”。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