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读书笔记

自2月以来,我断断续续地看了这本书一遍。开始看的时候觉得东拉西扯,仿佛是许多博客文章的汇集,而且讲的大多也是常识性的东西,既不能解释事物发生的机理,也起不到预测事物发展的作用。而且还有些故弄玄虚,让对科学本就不亲近的人觉得:“哎呀!原来这东西这么奇妙啊,我是弄不懂了”——许多科学普及读物反倒让读者远离科学,这也是科学普及的一种难处。

我想之所以这样,我觉得很大的原因在于不愿意用科学的语言来讲科学。由于我读的是电子版,不知道纸质版或原版的配公式、图表情况怎么样,但我觉得这样的书籍、配公式、图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比起单纯用文字效果好得多。有知名的科学家说“科普书里用一个公式读者吓掉一半”。但我觉得吓掉的一半未必真想看,留下的一半说不定买第二本。

比如为什么氟氯烃破化臭氧层?如何使用半衰期计算矿物年龄?怎样用地震波中瑞利波组分推算莫-霍面的存在?这些其实都有很干练的公式加以解释说明。谈了半天元素周期表不配一张;讲了半天板块学说不配一张板块分布图:我觉得没有讲清楚。

我想诚诚恳恳地教别人一点东西,比起成天变万花筒耍魔术给人看好得多,比起这样的书,我更愿意看一本《物理傻瓜书》、《深入浅出数据分析》、《漫画宇宙学》、《大话无线通信》。这些书对于专业人士是很浅显的,但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就如同王小波在《皇帝做习题》中讲的,“一个人解对了一台几何题,他的智慧就取得了一点实在的成就,虽然这种成就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个人来说,这些成就绝不会毫无意义”。

此条目发表在读书笔记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