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什么用Debian
我用Linux桌面版的目的是摆脱网瘾。我分析了一下我上网的内容,一般是看视频,下电影、看电影。用了Debian之后,由于我不会使用WINE就没有办法用QQ旋风下载,而且我对于给Debian安装软件有根深蒂固的恐惧,所以就从技术上解除了看电影的渠道。这个时间省出来,就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了。
** 用Debian遇到了些什么问题
*** 导语
自从用了Debian之后,我发现任何一种要求都需要动用很大的精力:装系统,装即时通信软件,装ConTeXt,装Pidgin,装Sage。比起在Windows系统条件下,麻烦得多,但是很有成就感。每次使用一种新功能,都能增长知识。
*** Ubuntu安装不上
我现在这台机器,CPU是赛扬的、内存512Mb,不知为什么Ubuntu 11.10始终安装不上,我当时认为可能是光驱已有7岁,实在太老了。后来竟然安装成功了Debian,而且能够顺利运转。都说Linux各桌面版发行版是无数老电脑的福音,为减少电子垃圾做出了贡献。
在本书中,我了解到Ubuntu也是有基本配置要求的(P28),而且Ubuntu有一种变种叫Xubuntu(P44),由于它采用的桌面环境是XFCE,可以在配置很低的计算机上运行。知道这样,我应该在当时试着装一下这个版本,说不定就能免除Debian系统下的各种问题了。
*** 字体
字体问题我是在安装ConTeXt时遇上的,由于安装完Texlive 2012之后,我最常用的document class——ctexart不知为什么没有办法用中文,而article又实在难用。我就采用ConTeXt了。
换了一种环境,还是一样问题。后来我才明白,问题在于Texlive和ConTeXt都找不到系统里的中文字体在哪里。而且第三章 渐入佳境 [安装更多的中文字体](P60)的直接按“安装字体”的方法行不通的原因在于:1.我没用gksu nautilus(P58)打开这个字体文件;2.机器比较老,装不到这么快。现在通过命令行安装字体、指定路径,ConTeXt能找到一两种中文字体了。
*** QQ
在QQ的问题这本书给我当头棒喝:要一劳永逸地解决Ubuntu下运用QQ的问题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 (P67):
QQ信封的封装方式不但不公开,还经常升级,搞得这两个软件(LumaQQ和EVA)也经常不能用。
而本书的两个解决办法在我这里都不太好用。
首先QQ for Linux在Debian系统下经常掉线(现在QQ for Linux在QQ官网上好像下载不了了)。而我机器太差,[网页版的QQ]一运行,机器就死机了。我现在用Pidgin还能使用。
仰赖Pidgin QQ插件,2012年我一个八位数QQ号码能够正常使用。到了2013年更新该插件,还是能用,可是一个十一位数的号码就始终跳出“要求我更新QQ软件”的警告了。在此向Pidgin QQ插件的作者致敬,他为我辈做了巨大的贡献。希望他/她技术不断精进,始终应付得了QQ不断改变的通信协议。在这里我才看到开源的事业是多么艰难。
*** Office软件
由于我用惯了Office 2007的Skeleton结构,Open Office我觉得不太好用,它潜心研究DOC文件,大致格式也许行,可是PPT格式好像还差点火候。我后来安装了永中软件,对于中文来说确实好一点。最奇怪的是WPS Linux上了,很简单——装不上。
*** 声音没有了
对于用Debian放声音什么ALSA configure、Realtek的Linux驱动我都试过了,始终没有用。也许是声卡已经坏掉了。因祸得福,现在我就算装了gstream照样看不了电影——世界从此清净了。
*** 其他软件
只要不在源里的软件,比如Sage、比如WPS Linux都有一个问题,Build之后,它列出了一系列要装的软件。然后我要用apt-get安装,Debian又告诉我已经是最新版本了。我想也许是因为Debian源中stable栏的更新太慢。
这给了我一个教训。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士,用GNU/Linux发行版还是用Ubuntu合适。这也是绝大多数书都是以Ubuntu做例子的原因。要是按照《鸟哥的私房菜》的例子用Cent OS开头,最好还是研究服务器。
** 用Debian有什么收获
*** 只做一个功能,但要做到最好(P184)
本书所说得
每个程序只专注于一种功能的实现,而通过多个程序的组合可以实现任何功能
我在Emacs中有所体会。比如现在写笔记用Org-mode,学PHP有PHP的模式,都是一个平台,各自开发。人人都在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最能解决的问题上下力气,大家合力,把开源维持下去。
我希望自己也能够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真正融入GNU/Linux社区中。
*** 程序是怎样炼成的
没读这本书之前,对于从不是源里下来的源代码包,我只会./configure,make, make install“三板斧”,而且不去细心看./configure之后提出的种种问题,现在我才明白应该按照./configure的要求配各种脚本,有些软件也能够装成了。往往装的软件越多,新软件安装就越顺手。
** 希望学些什么知识
*** 系统备份
现在我渐渐发现,我所用的Debian系统慢慢变成了一个特别的系统了。大多数的软件都是彼此依赖、互相支撑,和安装光盘中的系统已经大不相同了。而且程序和文件(在GNU/Linux体系中这两者界限很模糊)都混在一起。万一哪天计算机坏了怎么办?我怎么对整个系统备份?如果系统还原到一台新计算机中,会不会因为CPU的变化而无法运行(赛扬CPU很难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