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日两国驻英大使在英国报纸上先后发表文章,相互抨击对方。我国刘大使引用了丘吉尔首相的名言:“不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的人,注定重蹈覆辙”。以此谆谆教导日本政府,要求其牢记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政府首脑不要再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与此同时,还注意争取英国民众的支持,表达了类似“你我本是同盟国,须当齐心协力把贼防”之类的意思。
我受柏杨先生的《白话资治通鉴》影响比较深,觉得历史并不是由善恶因果报应之类的道德说教构成的。每一次冲突的结果最后都是由谁的准备更充分、谁的态度更坚决、谁的内部越团结来决定的。争取外部的同情和支持固然重要,但要本来身处事外的国家参与两国纷争,公开支持或者反对某方,毕竟也有些强人所难。毕竟这是国家大事,不是几番说词能够决定的。而从战国策来看,列国的说客在纵横捭阖的时候,也总是从对方国家的利益出发来讲话的。“支持中国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总要先回答一下。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也是丘吉尔首相经常引用的名言。单从英国参与东亚事务的情况来看,他们确实很好地践行了这一准则。从高升号被日军炸沉到紫石英号被解放军击沉,从萨英战争到鸦片战争,从英日通海通航条约到保留中国代办级外交关系。是战是和,都是冷静地评价了各方力量、精准地计算利益得失的结果。谁是天使谁是恶魔和联合谁攻击谁,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在要求日本乃至英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之前,我觉得我国先得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首先是世界大势不断在变,不要用七十年前的眼光来看现在的敌友关系。二是不要让清议绑架了民意,人民群众是希望和平而不是整天看《环球时报》的。三是兵危战凶,冲突的胜负不是“正义战胜邪恶”这样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