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观后感

2017年8月29日晚上,我和朋友看了美国家庭伦理片《海边的曼彻斯特》。该片讲述了中年男子李·钱德勒受他病故的哥哥Joe委托,做16岁的侄子Patrick的监护人。但他在小镇Machester-by-the-sea,Massachusetts,USA找不到工作,难以履行监护人的义务,只得将Patrick交由他朋友George收养。而他只得回到Boston重新做住宅管理员。
据我看来,本片主要表现了男主人公和他侄子之间的亲情。Lee本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但由于90年代末的疏失,他的两女一儿丧身火海,他妻子Randi也离他而去。他迁往Boston做工,想不返这一伤心地。受此创伤后,他性格暴躁易怒,酒后无行,人缘不好。虽然他成熟英俊、有男人味、有女人缘,但他不愿意再发展亲密关系。他的爱都寄托在随身珍藏的三个孩子的遗像上了
相形较而言,他的侄子Patrick则开朗乐观得多。他既有两名女友,追求者甚众;既是乐队吉他手,还参加了冰球队和篮球队。然而他也心有隐痛,父亲早丧、母亲另成新家。于是两个性格差异巨大的人,因为彼此的亲情而羁绊在一起。
本片有多处对两人的性格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比如侄子Patrick和其女友正要入港,Lee和女友的母亲却尴尬相对。但是他们两人对Joe的爱却是共通的。同样是看着Joe的遗体,Lee和Joe头贴头;而Patrick只是在停尸房看了一眼,就匆匆离开。可是返家之后,Patrick看着冰柜里的速冻食品,想到他父亲Joe的遗体也在冰柜中,不禁痛哭失声。我想只有深受同样痛苦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Lee和Patrick这一对叔侄的品质,只有在新英格兰小镇Manchester-by-the-sea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此地是WASP的发源地,距离五月花号登陆地不远。冬季严寒、土地贫瘠。自本地居民的Forfather起,就只有胼手胼足奋力耕耘,还清欠船主的船票钱,获得自己的土地(参见亨德里克·房龙《美国的故事》),他们和纽约城的市民(参见欧·亨利《四百万》)、孤星共和国的牛仔(参见《关山飞渡》)、老南方的绅士淑女(参见《乱世佳人》),中西部的农场主(这个我实在想不出例子来)、加州的淘金者(参见《硅谷传奇》)不是一回事。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对自己负责,有罪责就去赎罪——不会把苦难作为堕落的借口,只会默默前行。看了本片,我想去读Robert Frost的诗集,以便能多了解一点新英格兰那片土地。
从故事内容来看,本片是反戏剧化的,他真实地刻画生活本身。例如本片的线索Joe的遗产Claudia Marie号船,这艘船以Joe和Lee兄弟的母亲的名字命名,而在Patrick幼时,Joe、Lee、Patrick又常一起驾船出海。这艘船也就成了他们家族的象征。而船只的毁坏也意味着家族的衰败,本片并没有如励志片一般——讲叔侄二人如何自己动手,修好破损的马达——解决问题是用非常简单直接的方式的。但故事的表现手法又是中规中矩的。例如本片首尾呼应:开头父子叔侄三人出航其乐融融,末尾Lee、Patrick和其女友又开心出航。Lee坐在船舷护栏上难得展颜微笑。而反映Joe去世后的内容,和八九年前Patrick酿成大错的情形通过闪回不断对比,更让我对生活的无常而唏嘘。
看完本片之后,我有几点感想:首先是小心火烛、注意消防安全;第二是人生受到再大的挫折,也要打工谋生、有规律的生活,好好活着;第三是得买一点保险。此外我很想看看《大河恋》。
附记:本片观看自百丽宫影院(无锡苏宁广场店)。开头的粤语观影注意事项歌很好听、前面的几个APP的推广广告也拍得很好(陌陌、支付宝)之类的。特别是支付宝通过转账表示爱意这一广告语、极为精准。

此条目发表在Uncategorized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